漳縣項目平整土地側記
漳縣的冬天瀟條而寒冷,殘雪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白光。漳河兩岸青綠的麥苗給大地增添了些許暖意。
一腳踏在漳縣項目建設工地上,沒有感覺到冬天一絲的寒冷,卻被這里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所感染。紅黃色的礦車和其它車輛穿梭往來,戴著安全帽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奔波著,轟鳴的機器聲不絕于耳。工地西面兩臺反鏟機伸縮著臂膀不停地抓挖著泥土和石頭,迎來送往著一輛輛礦車。工地的東面兩臺裝載機快速推平礦車卸下的泥土。工地上平整好的場地和正在平整的場地隨處可見,兩處搭起的保溫棚特別顯眼,里面是窯尾框架柱基礎和生料均化庫基礎,處處是一派繁忙的景像。
兩條“迎風雪戰嚴寒,奮力拼搏大干50天”、“搶工期保安全,勇爭先創記錄完成土地平整任務”的橫幅和施工任務進度網絡圖,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記者來到石灰石預均化庫工地上,見到了久違的鏟車司機楊小燕、礦車司機朱新平、候偉、陳建忠、茍紅弟等,他們興致勃勃地介紹著“戰況”……
楊小燕說:“你看咱們的王進社主任還在反鏟車上,我們累了他就上車替我們挖,兩個多月了一直這樣。還有胡樹俊總助,在鋪墊的廠外道路上,一直堅守指揮著往來車輛。有一天下大雪成了雪人都不回去休息,讓我們佩服,是我們的榜樣。”凝望著操作反鏟的王主任,還沒有見面的胡總助,他們兩人在天水公司礦山和索道工作了30多年,內退后沒有在家安享晚年,來到漳縣支援項目建設。此時此刻我想起了這么一句話: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感動,有一種力量催人奮進,有一種合力,風雨同舟,有一種動力經久不息,有一股熱浪,暖人心脾……
楊小燕指著開挖好的石灰石預均化庫自豪地說:“這里原來是個小山包,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了這個土方項目,完成土方量11.4萬立方米,真不容易!元月4號交給了施工方。”
漳縣項目建設三通工程之后,最大的任務量就是開挖平整土地。10月26日,項目部安排部署該項工作。10臺40噸的礦車、兩臺裝載機、兩臺反鏟、14名職工和4名實習生全力以赴投入了土方的開挖。從6時30分起床,預熱、發動、檢查維護車輛,匆匆吃點早餐,7時40分左右開著各自的車輛奔赴工地。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加班加點,不畏寒冷,不怕苦累,搶時間爭速度,個個奮勇當先,你爭我搶,多拉快跑,每天力爭完成300車的土方量,截止目前已完成土方量15萬立方米。
“在公司粘土礦我開反鏟一天抓裝60車,輕松自如,在這里一天要抓裝140車到150車。與廠里的工作相比,勞動強度和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了。”楊小燕如是說。
正在開著灑水車灑水的慰建奎師傅告訴我:“這里沒有閑著的人,我是小車司機,只要沒有出車任務,我和安永紅就在臨時公路上灑水消滅揚塵,搞好服務。”樸實的話語,樂觀的精神,扎實苦干的精神,在這里隨處可見。
在鋪墊廠外公路的工地上,見到了聞名項目部的“薛一鏟”薛海源,提起他人人豎大母指。他不但技術過硬,開起裝載機來穩、準、快。前進、倒退、左轉右轉快速自如,眨眼功夫一車車土方被他推平。薛海源告訴我,每月的任務量必須完成,沒有退路。廠外道路寬60多米,墊的高度平均有3米,近一公里長,時間緊任務重,墊的土方量特別大。兩個月了裝載機的8個鏟牙磨掉了5公分,累和苦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干的有信心,有決心。
建設者們為了漳縣項目的早日建成,他們拋家離子,甘愿付出,甘愿奉獻,用他們的激情燃燒著這個冬天。他們團結心齊如親兄弟一般,工作上相互幫助,相互競賽。機器設備出現故障有人幫你修理,幫你潤滑,幫你維護。生活上相互體諒照顧,誰有難處大家都會幫上一把。他們住的是活動板房,6人一個房間,睡的是高低床,生活用具十分簡單。冬季的寒冷給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皮膚脆弱,稍不注意就會被擦破,創可貼成了他們的親密“伙伴”。副主任費杰妻子生病住院,只在家照顧妻子三天,就匆匆回到項目部堅守在崗位上。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快樂地工作著、戰斗著、生活著……
(天水公司 張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