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報:劉家峽水電站為何一舉成名
劉家峽水電站為何一舉成名
黃河上游為水電富礦,為國家12個水電基地之一,規劃大中型水電站共38個。目前已經建設的有龍羊峽、劉家峽、李家峽等多座大中型水電站。這些水電站,猶如鑲嵌在金色谷地里的顆顆明珠,熠熠生輝。而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劉家峽水電站。因為,咆哮流淌了千萬年而又難以駕馭的黃河在這里被馴服,并成為“高峽出平湖”的著名旅游勝地。也許人們還不知道,147米高、840米長的攔河大壩首次采用了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永登水泥廠生產的祁連山牌大壩水泥——我國企業自行研發生產的高質量水泥。這座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壩的全國最大水電站能夠一舉成名,祁連山大壩水泥功不可沒。
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上世紀60年代,探尋祁連山大壩水泥誕生的秘密。
1963年,國家在黃河上游甘肅省永靖縣內興建大型水電站的工作即將進入施工階段,各項工作都在按照北京的指令步步到位。
經測算,該工程需優質大壩水泥(文中的大壩水泥即指525號中熱硅酸鹽水泥)60萬噸。
同年,國家計委、電力部與建材部協商決定,由永登水泥廠試制純大壩水泥供應劉家峽水電站工程。為此,承擔大壩工程施工的電力部第四水電工程局,經與國家有關部門和生產單位協商,就水泥質量的主要指標提出了高于國家標準的嚴格要求。建材部指示永登水泥廠:“必須嚴肅認真地積極進行準備工作,爭取大壩工程順利拿到高質量水泥。”這無疑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然而,這對于一個投入生產才六年,特別是剛從瀕于下馬而復蘇的、又沒有生產特種水泥經驗的企業來說,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為了國家建設,困難面前不低頭。當年那些操著南腔北調口音的工廠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迎難而上,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他們齊心協力,很快拿出了試制方案,并進入試制階段。
當時,企業生產普通水泥所選用的黏土原料不能完全滿足生產大壩水泥的要求,這迫使工作人員要千方百計地尋找新的原料來調整配方,以滿足標準的技術要求。他們背著干糧、器具翻山越嶺找原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月的艱辛跋涉,他們在距廠區約12公里的武勝驛廟坪村找到了較為理想的砂巖礦,經化驗分析所含成分均能滿足技術要求。
原料問題解決了,可三種配料的傳統工藝怎樣滿足四種配料要求的問題卻又擺在了研制者們的面前。大家反復研究,采用嚴格控制吊車吊料比例的辦法,將砂巖直接均勻入磨,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沒有專用設備的情況下,如何測定水化熱,是研制這種水泥的又一困難。他們便派人到北京學業務、學技術,并從市場上買來各種零部件,自己安裝了符合標準要求的水化熱檢測設備。
為了試制出高標號大壩水泥,配料人員經常到石灰石礦山實地查看,對礦山各采面礦石成分含量做到心中有數,為準確配料打下了質量基礎,哪怕是一個樣子一個單項成分稍超內控標準也毫不心疼地作普通料處理;生產水泥時,認真清理熟料倉,用大壩水泥沖洗磨機、管道等設備,清理水泥庫,嚴格按質量指標控制,保證磨制的水泥達到標準要求;采取專用水泥通過專用軌道和運輸設備運到專用現場……
當年研制大壩水泥的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工人,都表達出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一定要把大壩水泥研制成功,完成黨和國家交給他們的艱苦而又偉大的任務,為黨爭光,為國添彩,為廠爭榮。至于吃點苦,受點累根本算不了什么。
多么樸實的心愿,多么高尚的境界,這反映了老一輩水泥人艱苦、拼搏的求實精神,也反映了他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勇氣和干勁。
的確,就是這種精神、勇氣和干勁,成就了我們的事業。1965年11月,純大壩水泥終于在永登水泥廠誕生,熟料標號達到硬練700號,真是驚人的成績,全廠職工為之振奮!
1966年底,純大壩水泥正式投入生產,并在當年就創下了全國同品種水泥產量最高記錄。
同年,該品種水泥開始大量供應劉家峽水電站。當時劉家峽水電站大壩工程,還在使用一些抗酸、粉煤灰大壩、純大壩等品種的水泥。當祁連山牌純大壩水泥進入工地后,其他品種的水泥就逐漸被取而代之了。這里并沒有什么秘密,電力部第四水電工程局科研所的試驗報告和國家建材科研院水泥研究所的試驗報告都表明,在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永登大壩水泥的主要技術指標優于其他品種水泥。據對劉家峽現場混凝土澆筑后的觀測,永登大壩水泥混凝土自身體積微膨脹,這對大壩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說永登大壩水泥奪魁有秘密,這便是秘密。
1975年,劉家峽攔河大壩澆筑完工。
有一年,英國筑壩專家一行數人從遙遠的西歐來到黃土高原,參觀東方中國工人階級的杰作——劉家峽大壩。當他們步入已經大水加壓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檢查巷時,并沒有像往常檢查其他大壩那樣穿上長筒雨鞋入巷,而是穿著烏黑發亮的皮鞋走完了巷內全程。那些藍眼睛黃頭發高鼻梁的“洋人”們無一不為之驚嘆。
按照國家對水電站大壩建設的要求,每平方米大壩微裂紋不高于40條為合格,而用祁連山牌大壩水泥筑成的劉家峽大壩,經檢查,每平方米微裂紋只有6條,大大加強了抗滲性。這不能不令同行們羨慕,令“洋人”驚訝!
消息不脛而走,永登大壩水泥成了國內大型樞紐工程的搶手貨。
上世紀70年代,上海黃浦江金山大橋動工興建,由于水質原因,負責設計的日本專家經對我國一些大型企業水泥的化驗分析,認為水下施工不符合設計要求,提出要從日本進口水泥。怎么辦?用巨資進口水泥將給國家財政帶來困難,金山大橋工程指揮部當即向國家建材部匯報這一情況,答復是:“永登大壩水泥可以滿足要求。”果然不出所料,經化驗,全部指標符合要求。負責金山大橋的施工單位當即向永登水泥廠緊急求援,用祁連山牌大壩水泥代替了進口水泥。
1976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青海省境內興建龍羊峽水電站。該電站攔河大壩高178米,是當時國內水電工程中最高的大壩,屬亞洲第二。不僅如此,龍羊峽水電站地質條件在國內也是最復雜的,一位著名的外國專家稱之為“挑戰性工程”。混凝土澆筑400萬立方米,需大壩水泥100多萬噸。僅這兩個簡單的數據就足以說明工程之宏偉艱巨了。
如此重要的大壩,究竟使用誰家的水泥,讓誰家承擔如此重托,便成了水泥生產廠家拭目以待的愿望。然而,承擔該項工程計劃任務的電力部西北勘測設計院和施工任務的電力部第四水電工程局居然點名,非永登大壩水泥莫屬。經過14年建設,龍羊峽水電站建成投產。
此后,隨著永登大壩水泥社會信譽的不斷提高,黃河上游幾乎所有大型水電站都選用了永登大壩水泥。
更讓人們稱贊的是,當年號稱亞洲第一壩的劉家峽水電站大壩,歷經數十年洪峰考驗,壩體依然完整堅固。4臺機組全部投入運行的龍羊峽水電站大壩,在經歷了1990年發生在距壩體約58公里的青海塘格木卡6.9級中強地震后,安然無恙。
由于祁連山牌大壩水泥性能優異,1989年,電力部第四工程局專門拍攝了《永登水泥廠生產優質大壩水泥》的專題廣告宣傳片。該片重點介紹了祁連山牌大壩水泥用于黃河上游劉家峽、龍羊峽等大中型水電站大壩的情況。片中解說詞說:“用該廠生產的大壩水泥攪拌的混凝土,各項指標都高出國家規定的標準,特別是劉家峽大壩的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984年被國家評為優質工程,經我們多年觀測,這種大壩水泥具有較好的抗硫酸鹽腐蝕性。”用戶掏錢為生產單位拍攝專題片,在當時成為一段佳話。
在探尋大壩水泥故事的同時,我們又了解到另一個故事。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逝世。黨和國家決定建造紀念堂,以紀念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永登水泥廠接到支援大壩水泥澆筑紀念堂地下工程的光榮任務后,用最快的速度,加班加點趕制了一批優質大壩水泥。許多領導干部寧愿少休息,誤了餐,也要到現場親自把關,確保質量。包裝時,許多廠領導、中層領導、一般干部乃至普通工人,都紛紛來到包裝車間,親自動手包裝水泥,以表示他們對毛主席的熱愛和懷念。
永登大壩水泥從偏遠的大西北及時運往首都北京,為紀念堂工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也為我國建材行業增了光添了彩。這不僅是“祁連山”人的驕傲,也是我國水泥行業的驕傲,足以載入水泥發展史冊。
就這樣,憑借一流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憑借一流的產品質量,“祁連山”牌水泥先后獲得了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取得全國免檢產品資格。企業也實現跨越式發展,年產能規模從當初的60萬噸發展到現在的2800萬噸,效益指標也實現連續多年穩定增長,走出了一條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建材報
作者:魏士淵 王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