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問禮儀
看望
關懷、慰問,需要親自登門探望,把溫暖送到人們心坎上。人在遭受創痛或孤獨無助時,渴望親情和關愛,通過問候、交談、勸解、疏導、陪伴等,給予身處逆境、困厄的人以慰藉,盡可能緩解其精神上的苦惱與哀傷,使其穩定情緒,走出陰影,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對社會付出了辛勞、做出了貢獻的人,社會要尊重、愛護他們。親朋好友、單位負責人乃至國家領導人等前來看望、慰問,肯定其功績和貢獻,體現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慰問品
慰問對象不同,慰問品也不一樣。救災、濟困,應以滿足生存需要為主,一般送上生活必需品;慰問付出辛勞、做出貢獻的人,可選擇鮮花、匾額等;慰問傷病者,在我國崇尚送時令水果、營養品等。可是在西方,醫院病房多不允給病人送食品,以鮮花常見。鮮花能使人們精神愉悅,顯然是合適的慰問品。在西方一些國家,送病人鮮花,講究花枝應為單數(雙數為送死者),且為單一顏色(如為雜色,被認為同病房者,有人會生,有人會死)。現在,在我國,給病人送鮮花也很時興,講究也不少,如不送盆栽花,以棄久病生根之嫌。還有,我國人一般忌諱白、黃、藍色花。另外,花色太艷,可能會令病者情緒煩躁;香味過濃,可能會引起病人呼吸道不適,易咳嗽,對剛做完手術的病人不利。一般而言,送蘭花、水仙、百合、康乃馨等品種配搭的花束或花籃,比較受歡迎。
慰問語
慰問時態度要誠懇,語言要得體。視不同的慰問對象,奉上相應的慰問語。
病患者。對慢性病患者,應勸其不急不躁,安心調養。像“既來之則安之”、“病來如山到,病去如抽絲”。對懼怕手術者,重在鼓勵其勇氣:“手術只是微創。這是全市最好的醫院,將由著名專家親自操刀。不要怕,父母都在你身邊。”慰問危重病人,重在安撫,不可添堵、添亂。如不在病人面前談論其真實病情,也不要與他人小聲嘀咕。可偏重于飲食起居的問候,講病人愛聽的話題。另外,對臨終者應盡量滿足其要求、愿望,如想吃什么,想見什么人等。
亡者親屬。側重于疏導思念親人之苦,引導其多想、多看未來。像“過去的事已經不能復返,再難過也無濟于事”、“節哀順變,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好多事等待去做”、“不要一個人老待在家里,多同親戚朋友走動走動,盡快從陰影中走出來”。
失敗、失意者。要開導他們不灰心、不抱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樹立信心,自強不息,再接再厲。像“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貧困者、受災民眾。及時救援,在提供物質、財政支持的同時,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戰勝困難,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園。同時強調,國家、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是災區人民的強大后盾,在各方大力支援下,災區會建設得更美好。
對社會有貢獻者。應報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強調學習、發揚他們的拼搏和奉獻精神。
忌諱
1、冷漠。對他人病患、苦惱不聞不問;對他人的辛勞、貢獻視而不見。
2、調侃。慰問病人時嘻嘻哈哈,甚至調侃、嘲弄。這會給人感覺不是慰問,而是幸災樂禍。
3、悲傷。表情過于凝重、傷感,未曾說話已淚流滿面。這會給患者、親屬造成更大精神負擔。(馬保奉/作者為原外交部禮賓司參贊)